交流互鉴,教学相长 ——  德法教研室开展系列教学设计分享活动(三)
日期:2024-12-06 13:05:10  发布人:思政部  浏览量:0

 

为进一步提升思政部德法教研室教师教学能力,拓展教学视野、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进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11月26日下午,德法教研室在C205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此次由徐伟曼老师主讲,全体德法教研室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索教学新思路。

徐伟曼老师以“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为主线,深入到“人为什么需要道德?——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基本观点”进行细致剖析。在分享伊始,徐老师采用问题导入形式,引发大家对道德本质的思考。什么是道德?徐老师引经据典,从古今中外的哲学智慧与道德典籍中探寻道德的内涵。谈及道德的产生,她通过列举原始社会人们群居生活的案例,阐述了道德随人类社会发展应运而生的历程。在讲解道德于生活中的作用时,徐老师巧用身边生活化事例,如道德绑架、社区互助、志愿服务等现象,生动展现道德在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整个过程中,案例导入环环相扣,从历史典故到当下社会热点,全方位地为教师们呈现了关于社会主义道德核心与原则丰富且系统的教学设计。

徐伟曼老师分享结束后,与会教师对其教学设计给予评价。大家一致认为这种以问题为导向,多方式论证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道德的本质与价值。随后,教师们围绕相关教学法展开深入探讨。就如何精准选择案例以契合不同学生群体的认知水平,怎样巧妙运用经典理论而不显得生硬说教,以及如何挖掘更多身边事例增强教学的代入感等问题,大家各抒己见,交流氛围热烈。通过此次研讨,教师们相互汲取教学智慧,为进一步优化《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培育效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撰稿:曾尧冰

                                                  图片:曾尧冰

                                                  初审:何  强

终审:付水英

 

核发:思政部 点击数:0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